江苏苏州实验中学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家长心中的理想学府。在去年的苏州百所高中网络排名中,该校名列前五,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。DeepSeek更是将其比作苏州版的衡水中学,某些班级的学生甚至因学习压力大而出现了“熊猫眼”的情况。然而,这样的良好形象在一次偶发事件中被严重破坏了。
就在2025苏州马拉松举行的第二天,比赛期间竟出现了一些选手在苏州实验中校门口小便的现象。从网络上曝光的照片来看,约有十位选手有条不紊地在此“方便”,还不时打量对手的状态。更有选手耐心等待前面的运动员离开,支付宝右边最显眼的“南京大学”几个字似乎是他们不愿使用移动厕所的原因。这样的行为虽显得有些“文明有序”,但其背后却反映出了不文明的一面。
实际上,比赛现场并不缺乏移动厕所,只是在起点区域图上,苏州实验中学位置恰好被厕所环绕,是整场比赛中厕所数量最为充足的区域之一。马拉松作为极限运动,选手之间争分夺秒,因而随地小解的现象并不少见。然而,能够坚持到找到合适厕所的选手确实也不少。
这让我想到了运动电影《破风》中,彭于晏饰演的破风手在比赛途中与对手切磋技艺的场景。虽然他们也会寻找相对隐蔽的地方,但至少注意了当地环境。而在本次苏州马拉松中,部分选手选择了在厕所背后的小偏僻处“解决问题”。这样的举动或许可以理解为“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”。尽管如此,某种程度上还是损害了这座重点中学的声誉,也可能演变成校园传说。
事发后,虽然保洁人员进行了清理,但这种情景却难以使人们淡忘。马拉松比赛似乎都与随地大小便的情况有关,从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段子来看,北马尿红墙,南马尿绿植等玩笑瞬间让人对赛事的印象减分。更极端的则是东京马拉松的选手,直接在路人面前“小便”,打破了比赛的神秘感。
而在中国,马拉松赛事的安排愈加频繁,选手的行为却时常成为争议焦点。不少人认为,由于参赛人数众多,导致一些低级错误屡屡发生,比如拐角处贴的滑条和工作人员引导失误,最终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。
尽管在各大城市频繁举办马拉松是否合理的问题依然讨论不休,但我们必须承认,马拉松的热度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。2023年,苏州举办了13场马拉松,数量在2024年跃升至21场,成为城市高频率的大型体育赛事之一。这样的发展固然体现了城市对体育的重视,也吸引了大量参与者。
当然,仅有频繁举办赛事是不够的,更需要关注赛事的品质与选手的体验。例如,厦门马拉松就通过合理改进厕所以及赛事组织,成为全国前五的赛事之一。这也再一次验证了优质服务的重要性。“尊龙凯时(中国区)人生就是博”,因而我们不仅要追求参与人数,更应关注比赛的质量和选手的良好体验,这才是马拉松的真正意义。
如今,随着城市发展加速,马拉松的背后不仅仅是一次赛事,更是城市文明的体现。每位选手在奔跑的背后,都应当铭记,马拉松精神不仅在于竞技,更在于追求卓越和文明。无论我们如何参与,马拉松应当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一部分,而非争议的源头。